欢迎来到辰皓头条

辰皓头条

当前位置:

红色淋滩

时间:2024-03-29 15:33:30 出处:热点阅读(143)

原标题:红色淋滩

很早就听说,红色淋滩习水的红色淋滩土壤是红色的。

1935年,红色淋滩中央红军长征至遵义,红色淋滩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红色淋滩围追堵截。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习水县土城镇附近展开数次激战。红色淋滩在红军处于劣势的红色淋滩不利局面下,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红色淋滩于生死存亡的红色淋滩危急关头为中国共产党开辟出绝路重生、柳暗花明的红色淋滩新局面。那段名垂青史的红色淋滩峥嵘岁月赋予这片土地红色的血液和基因:四渡赤水纪念馆、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红色淋滩“土城渡口”纪念碑、红色淋滩中国女红军纪念馆……在这片热土上竖起一座座激励后人的红色淋滩丰碑。

红军四渡赤水时,红色淋滩两次选择习水县隆兴镇的淋滩村作为主要渡口。因此,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鲜红的印记。

出习水县城沿着赤水河旅游公路向西,没多久就到达淋滩村。奔流不息的赤水河穿过这个古朴美丽的小村落,一路蜿蜒浩荡。面对着翻涌而去的河水,遥想当年那段金戈铁马的战争岁月,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1935年2月,红军离开威信县扎西,回师东进,军委发出《关于我军东渡赤水河的计划致各军团电》,决定先由淋滩渡过赤水河,由红一军团为左纵队,由松林经白沙、锅厂坝(今名护家)、镇龙山(即今龙山)、石夹口(今名石屏)到悦来场、淋滩地段渡河,并相机占领土城以后,取道东皇殿、温水、新站迂回桐梓,以实现二渡赤水的计划。

沿着山势盘旋而上,掩映在芭蕉林和蜜柚林中的淋滩村显得越发恬静。在村里,我们随处可见、可听、可感受的都是红色的历史和故事。这里不光有红军地下党支部旧址、收救红军伤病员住址、红军烈士陵园、红军二渡口(四渡赤水二渡渡口),还有红军柚、红糖等产业。行走在田间地头,我们不难感受到红军的精神已经深深融入脚下的土地,融入全村每一个老百姓的心窝。

淋滩红军地下党支部旧址在一片茂密的红军柚林对面,老宅子斑驳的墙体别有一股沧桑厚重的年代感。说起红军地下党支部的成立,不得不提到两个人——刘纯武和宋加通。

爱国进步人士刘纯武,时任国民党赤水县第七区区长。四渡赤水后,许多红军伤病员流落在川黔边境。这些流散的红军伤病员不时遭到地方反动武装杀害。刘纯武以治安为由,布告辖区内各地,严禁杀害红军,并收留了流落在淋滩附近的红军伤病员。红军伤病员伤好后,对愿返回原籍的,刘纯武每人资助一块银圆当作路费。对愿留下来的红军伤病员,刘纯武帮助安置做工或务农就业。从1935年至1936年初,刘纯武送返原籍的红军约六七十人。宋加通是刘纯武救助的红军伤病员之一。宋加通伤好后在淋滩村娶妻生子、落地生根。1938年,宋加通和其他几名留在淋滩的战友与四川党支部取得联系,并在淋滩村成立了红军地下党支部,受中共地下党古蔺县委领导,配合对敌斗争需要,开展工作。

不难想象,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红军地下党支部随时面临着血雨腥风、生死存亡的考验。这个看似平静的小村子里时刻上演着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生死较量。历史虽然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可大浪淘沙,英雄留下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并薪火相传。

淋滩历史上不产蜜柚。20世纪50年代,宋加通回到阔别已久的江西老家时,发现家乡的柚子又大又甜,想到淋滩的土质和家乡相似,特意精挑细选了几株家乡的蜜柚苗带回淋滩村,带领乡亲们一起试种,没想到一种就成功了。因为宋加通是红军,村民便给这种柚子起名红军柚。红军柚个大皮薄,甘甜可口。经过几十年发展,当地已经栽种了上千株红军柚,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当地的另一个红色产业——淋滩红糖,同样和红军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淋滩的甘蔗种植始于1918年。那一年,刘纯武把甘蔗引种到淋滩,淋滩红糖的制作工艺也由此应运而生。1935年,中央红军经历四渡赤水后,63名与大部队失散的红军伤员一路辗转来到淋滩村。当地村民见红军战士们伤病缠身,饥寒交迫,便自发组织起来为伤员医治,同时砍下自家的甘蔗熬制红糖,还拿出家中珍藏的鸡蛋,为红军战士补充营养。从这时起,淋滩红糖的“红”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一种食品,也是军民血脉相通、骨肉相连的纽带和情结。

淋滩红糖要经过榨汁、开泡、赶水、过滤、摇瓢等十余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红糖入口有一股甘蔗的清香,营养成分丰富,溶入水中没有沉淀物,味道香甜。到2020年,淋滩村甘蔗种植面积已达1400余亩,村里建起多家红糖加工厂,红糖产业年收入近2000万元。淋滩红糖成为村民们行进在小康路上的重要经济支撑。

离开村子前,我特地到淋滩渡口纪念碑前瞻仰。纪念碑位于村外一处濒临赤水河边的水泥坝子中,四周修着围栏。河对岸是逶迤起伏的群山,山势雄伟豪迈,每一座山峰里仿佛都寄托着先烈的英灵。如果你仔细聆听,你仿佛会听到每座山峰都带着心跳、带着呼吸。他们见证着那段红色历史,也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发展变化。(■夏 青)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